元旦是一年的首日。“元旦”这一名称,据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——颛顼。他以农历正月为元,初一为旦。“元旦”是合成词,按单个字来讲,“元”含有第一和开始之意,“旦”则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开始升起,“日”下面的“一”字表示地平线,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着新生,是一种对冉冉升起希望的寄托。
“元”和“旦”和在一起,就是要人们以蓬勃朝气来迎接崭新的一年。这一天,我国城市和农村,都张灯结彩,披上了节日的盛装,不少单位悬起“庆祝元旦”的巨幅标语。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芦,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。文俗方面:扭秧歌、踩高跷、东北二人转,都会在庙会上接连表演。天津剪窗花,贴对联,文娱活动应接不暇。山东在元旦这一天学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,以期待来年金榜题名。
“元旦”意即“初始之日”,象征着新的开始。
1、中国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“元旦”,或元日、元长、元朔、元春,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,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,司马迁创“太初历”以正月初一为元旦,从此历代相沿,直至民国时期。
2、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,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,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确立以西历元月一日为“元旦”,旧历年正月初一改称“春节”。元旦节的历史演变
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,夏代在正月初一,商代在十二月初一,周代在十一月初一,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为元旦,自此历代相沿未改(《史记》)。
汉武帝太初元年时,司马迁创立了“太初历”,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,和夏代规定一样,所以又称“夏历”,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。中华民国建立,孙中山为了“行夏正”,所以顺农时,从西历,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(元旦)为春节,而以西历1月1日为新年。
如何庆祝元旦
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知道,很多国家都把元旦定位法定节日,在元旦这天放假。新中国成立后,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,放假一天。
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,如:元旦联欢会、挂庆祝元旦的标语、或举行集体活动等等。甚至,元旦这天对年轻人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。
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在于民间了,尤其是农村。每到元旦,就是一家人团圆、聚一聚。